1978年5月初八是什么星座(1978年5月初5是什么星座)

我国的陶瓷艺术品最早出土于新时期早期的河姆渡、裴李岗遗址中,距今约6000-7000年,这些陶瓷制品的题材比较广泛,有猪头、羊、猪、人像,不过制作工艺粗糙。

直到“鹳鱼石斧图彩陶缸”的出土,引来了考古界、文博界的震惊和关注,它也有了“中国最早的彩陶画”、“中国最早国画”、《中国画的开山鼻祖》之称,如今被陈列于国家博物馆中。

早在2002年1月就被禁止出境,且是《禁止目录》中64个文物中的榜首,可见其意义非凡。然而,这样一个意义重大、价值颇高的彩陶缸,被挖出时却遭到了全村人的嫌弃,文物人员也多次拒绝捐赠,这是咋回事呢?

树下挖出13件陶罐

鹳鱼石斧彩陶缸的发现,其实要感谢一个名为李建安的普通人,他是1953年7月生人,出生于河南汝州市纸坊乡纸南村,家庭比较贫困,很早时就来到农田耕作,体验了生活的疾苦。

长大后,李建安就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入伍,在入伍后,他对待工作十分积极,每天训练、执行任务后,他就会积极投入学习中,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,也开阔了视野。1978年4月,李建安从云南腾冲退役,回到了久违的家中。

因他有文化懂知识,被当地的公社招录,成为文化干事,其性质是合同制工人。因工作的需要,李建安被上级派到了洛阳学习专门的《文物法》,懂得文物法律知识。

李建安抓住了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,开始疯狂的学习各种文物知识,并懂得了对文物的初步鉴别,这样才能为保护文物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,避免村民将价值连城的文物拿出去低价贱卖或砸掉。

这一年10月,李建安又跟随洛阳文物工作队,来到了纸坊中山寨村的古墓群中进行考古,在挖掘期间,他孜孜不倦的学习文物知识,对文物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,文物工作经验也得到了积累。

1979年正月初八这天,纸坊公社的百姓们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,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大家出门都会在一起聊天送祝福。

这天早上,李建安早早就来到了集市上买菜,毕竟春节期间也要吃得好点,这样老婆孩子也高兴。突然,李建安发现不远处有一群老人围在一起,相互间有说有笑的。

作为文化干事,他自然对老人说笑一事感兴趣,连忙走了上前,看老人家聊什么高兴事。就这样,李建安站在老人旁边,听着大家七嘴八舌的说话,从谈话内容中,他了解到纸北大队有一个村民在挖苹果树坑时,意外出土了一些红陶片。

尽管老人家只是在一起闲聊热闹热闹,满足大家的八卦需求。可在文化干事李建安来看,这片苹果树之下,可能藏有陶器。而陶器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,也正是制陶技术,成为划分新石器、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,也象征人类文明发展到新的进程。

李建安想着,这个陶器会不会就出自新石器时期呢?如果真的如此,就算陶瓷不是那么精美,但这可是证明中华文明的器物,其历史价值不可小觑。

随即,李建安立马询问老人具体情况,他这才得知,那个苹果坑就出现在阎村黄涧河西岸六十多米的地方,它位于一片竹园内的苹果地里。

李建安听闻后,连忙返回家里,妻子还以为他买好菜了,只见他两手空空,顿时火大了起来,抱怨自家男人不靠谱,大早上出去溜达一圈就回来了,大过年的也不让人省心。

李建安来不及听妻子的抱怨,连忙拿着铁锨、锄头等工具就出门。妻子见状,连忙拦住他,说:“这大过年的,你拿着铁锨干嘛去?中午家里来亲戚,你不去买菜烧饭,又瞎跑哪里?”

李建安只好将早上的所见所闻说了出来,表示可能会挖出古董,不能错过时间。妻子听了后两眼放光,说:“当真如此吗?要是能挖出古董,我们不就发财了?不过既然你都知道这事情了,那还不被别人挖走了?”

李建安笑了笑,说:“正因为大过年的,人家才不愿意出来,且现在天气寒冷,谁也不想出门,都在火炕上待着。”

妻子听了后,觉得是这个道理,让他赶紧去看看情况,真有古董可就发财了。

很快,李建安就按照老人提供的信息到达指定现场。果然,天气寒冷,没有人出来,而那个苹果坑也只是挖了一点,并没有深挖下去。

李建安连忙俯身,果然发现了一堆陶片,可见那个村民对这个陶片并不感兴趣,没有将其捡回去,还放在原地。李建安找到了二十多个陶片,将其仔细拼接起来,发现了一个不规则的尖底陶缸。

因有着中山寨考古的经验,李建安初步鉴定其应该是新石器时期的文物,这一发现让他十分兴奋。他连忙脱下棉袄,拿着铁锨、锄头就开干,很快就热得满头大汗。

临近中午,李建安已经挖了一个大坑,此时妻子找了过来,喊他回家吃饭,家里亲戚要招待。不过已经沉浸其中的李建安,却拒绝回家吃饭,让妻子给他送点饭过来。

妻子听了后,当即怒了,说:“你这么大的人了,还有没有点人情世故,家里来客人了,不去招待,还让我送饭过来,想得美!”随即,妻子就气哄哄地离开。

没办法,李建安只能饿着肚子继续奋战,一直到天黑后才回家去。这一期间,也有不少村民前来,看李建安有什么收获,但看到他也没挖出什么东西,自讨无趣的离开。

到了家里后,李建安干净的衣服弄得都是泥巴,被妻子嫌弃不务正业。李建安自知妻子的性格,连忙说:“今天的收获不少呢,挖出了不少陶器,预计在6000年前。”

妻子听了后,态度果然大变,连忙给他烧了一盆热水,让他洗洗身子。第二天早上,天还没亮李建安就起来了,简单吃了饭后,他就直奔苹果树地里,生怕有人捷足先登,抢占了这片位置。

来到这里后,李建安继续昨天的工作,经过半天的挖掘,挖出了一个宽为八十厘米、长为五百六十厘米、深为八十五厘米的深坑。

随后,他对挖出来的文物进行清理,用了一个下午整理出了红、青两种颜色,且大小、高低不等的陶缸以及尖底瓶,累计有十三个,它们的造型各异,不过最为特别的是,只有第十二个陶缸之上有彩色的图案,即便在地底下已经有数千年之久,依旧可以清楚的看出来。

不过当挖出来第十三个陶器后,他因实在太累,中午没有吃饭,已经没有力气再继续挖下去,只能选择停工回家休息。

到了家里后,妻子见他这么疲惫,连忙煮饭烧水,让他吃上饱饭睡上一觉。

陶缸是不祥之物?

次日早上,李建安吃了饭后,就急急忙忙来到苹果坑下。还好,挖出来的十三件陶器依旧没有被人搬走或破坏,这让李建安十分欣慰。

紧接着,他拿着竹篮将陶器带回家里,不过因陶器太大, 他先后分了三次才运完,运完这些后已是下午了。

村民见他将一个个文物运回家里,对此很是羡慕,纷纷拿着锄头过去,在李建安挖好的坑下继续挖掘,很多人收获满满,纷纷将陶缸、陶罐带回家里。

李建安见了后连忙阻止,结果村民纷纷指着他的鼻子说:“就允许你挖回家,不准我们挖吗?大家来评评理,哪有这样的事情?”

见大家伙这么说,李建安连忙解释道:“我不是为了我自己留的,国家有规定,只要是捡来的、挖出来的文物,全部归属于国家,我挖出来这些文物,马上就会捐赠给国家,大家放心好了,我李建安不会私吞一件文物。”

村民们听他这么说,全都哈哈大笑起来,大家认为李建安是给自己安个“好人”标签,只是说给大家听的,不会真的这么做。

没办法,李建安说不过这群人,连忙将此事反映给临汝县文化馆,希望馆里能够重视这个文物发现,并对现场进行保护。然而,那个年代地方对文物并不是太重视,临汝县政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,且认为不过就是瓷器,没什么大不了的,并没有派人过来,也没有禁止村民捡拾文物。

如此一来,李建安也就没办法了,他只好回到家里,因前几天没在家,家里杂七杂八的活要处理,一时间也就没研究挖出来的13件宝贝。

不过三天后,妻子从外面回家,气冲冲的指着李建安,说:“赶紧把你挖出来的盆盆罐罐拿走,这太晦气了,家里要跟着倒霉。”

李建安听了妻子的数落,一脸无知的望着她,不知妻子为何有这么大的反应。随后,村里一个大叔走了过来,凝重地说:“建安啊,赶紧把这些东西给摔了砸了吧,不然会对村里不好,可能会带来厄运,不光是你家遭殃,全村都要遭殃。”

李建安摇了摇脑袋,表示不知道他们表达什么意思。经过了解后,他才知道,原来村子里其他人挖出来陶罐后,准备将其清洗一番,放在屋子里盛放粮食、酒或其他东西,好歹也是一个罐子。

然而,当村民清洗时,从里面发现了人骨头,且每个陶罐、陶缸都是如此。别说当时了,就算是今天,如果大家在陶缸里发现了人骨头,相信也会吓得一身冷汗,认为它是不吉利的东西。

村里的老人听了后,认为这是坏事,弄不好全村的人都要遭殃,赶紧烧点纸将“脏东西”送走。村民们后怕不已,纷纷照做,将这些陶罐摔碎,并点上烧纸钱,嘴里念念有词。

于是乎,不少珍贵的国宝,就因村民们的无知和迷信被毁掉了。村民们想到李建安家里还有不少陶罐,建议他也照做。

李建安作为一个文化干事,又曾是退伍老兵,自然不会被这些谣言给蛊惑,他只好好言好语送走了邻家大叔。紧接着来到一个角落里,看看自己挖出来的陶罐是否如此。

在一番清理后,李建安也从陶罐中清理出了不少人骨头,里面除了土就是骨头,妻子孩子觉得晦气,让他连忙将这些“宝贝”丢掉,不然家里将会迎来厄运。

或和“瓮棺葬”有关

李建安自然是不会相信这些迷信说法的,他对这些陶缸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后,又翻阅了书籍,有了一个重要发现。原来,这个陶缸是专门用来装人骨头的器具,也就是“瓮棺葬”。

它是原始社会时期的特殊墓葬方式,人离世后并不会放在棺材中,反而是将骨头放在陶缸中,不过“瓮棺葬”的对象通常是婴幼儿或儿童,也有成年人会进行“瓮棺葬”,但不是太多,且是用上两或三件陶缸组合一起安葬,通常会埋葬在房屋旁边或室内的地下。

“瓮棺葬”的陶器底部会有一个小孔,以方便逝者的灵魂出入,可见,早在原始社会就有“灵魂”意识,认为灵魂不灭,在少数民族地区,至今还保留这个习俗。

至于为何会有“瓮棺葬”,有学者提出了“食人说”,从各地出土的器物来看,很多陶器出土时,表面有黑灰痕迹,这表明这些陶器多为生活所用。当时的陶器多半是炊具,因此有学者猜测,可能是婴幼儿死了后,亲友们将其烹饪煮熟,吃完后只剩下骨头留作纪念。

也有研究员提出,可能是模拟“子宫”,因孩子太小不能埋葬于墓地中,而将死者放在陶罐中,模拟“子宫”的形状,从而加快婴幼儿的转生速度。从众多的儿童瓮棺葬来看,新石器时期婴幼儿的死亡率比较高,人们希望孩子快点转世投胎,重新开始新的人生。

还有学者提出了“生殖崇拜说”、“招魂说”等,不管如何理解,其实“瓮棺葬”和封建时期的石棺、木棺等表达着“灵魂不灭”、“转生”等观点,普通的瓮棺上没有什么图画,那些贵族出身的孩童,瓮棺上反而有着各种装饰物,也足以体现原始人对夭折孩童的重视。

李建安了解这一消息后,认为这些陶罐的历史应该距今6000年前,这可是无价之宝啊,其研究价值一定非常高,尤其是第十二个挖出来的陶缸,上面附有鹳鱼石斧图,显得更是特殊。

既然这些陶罐的研究价值这么高,李建安自然是舍不得将它们丢弃,反而要好好保护,捐赠给文化馆,让专家研究它们的真正含义。

多次主动上交遭拒绝

只不过村民三天两头来到李建安家里,劝说他将这些陶罐摔了或放回原位。妻子见大家都这么说,心情也变得急躁起来,并放出狠话,如果不把这些东西给放回去,那她就直接回娘家,什么时候家里没有这些陶缸她再回来。

李建安听了直发毛,如果妻子真的回娘家了,那谁还整顿家务、洗衣做饭呢?

没办法,他只好来到文化馆,并提出要捐赠挖出来的文物,但当时那个年代,人们普遍认为金器、银器等金属值钱,对书画、陶瓷等并不感兴趣,得知李建安挖出来的陶器中只有一件有色彩,工作人员更没有了兴趣,并不愿意收购这些文物。

没办法,李建安只好用上架子车,一点点将陶罐陶缸拉到公社东院办公室内,同事听了后嘲笑他不好好工作,天天瞎摆弄。

后来,李建安的一个同事谭国强回忆说,当时李建安将这些陶陶罐罐弄到公社里面,他嘲笑道:“你在哪里捡的,弄了这么多破东西,有什么用啊?不怕占用地方吗?”

李建安听了后,只能尴尬且不是礼貌地笑了笑,说:“可别小瞧这些‘破玩意’,它们的身份不可小觑,都是国家的无价之宝!”

谭国强摇摇头,认为李建安是精神出了问题,就这些破陶器能值多少钱?陶瓷店里到处都是,有啥稀奇的。

李建安也说不出来什么道理,只知道这些陶缸有价值,但具体什么价值,什么年代出土的,一窍不通,他只好努力阅读考古方面的书籍,希望能发现有用的东西。

因谭国强的宿舍和李建安办公室面对面,因此谭每天早上起来就能看到摆放的陶罐子,有时候没事了也会仔细观察这些陶罐子,他对那个画着“鹳鱼石斧图”的陶缸印象更为深刻。

不过半个多月后,因李建安是合同制工人,工作不稳固,因将陶缸放在公社办公室,领导认为晦气,将他调走,李建安只好带着陶罐一起转移工作地点。

“鹳鱼石斧彩陶缸”的戏剧经历

谭国强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再见到那个“鹳鱼石斧彩陶缸”,然而20年后他意外再次见到这个彩陶缸,只不过此次它的身份有了惊天变化。

1998年1月,已是汝州计生委工作人员的谭国强,和2个同事去往北京处理公务,公事办完后,同事提议去国家博物馆参观展览,谭国强欣然答应。

来到了博物馆后,谭国强见识了很多精美的艺术品,对那些精巧绝伦的文物赞叹不已。不过没多久,他就看到让他难以忘却的“鹳鱼石斧彩陶缸”。

他不敢相信,以为这是错觉,连忙将2个同事喊来,颤抖地说道:“这个文物我之前见过,还亲手摸过它,你们信吗?”

2个同事听了后摇摇头,这可是一级国宝,大家只能远远观看,怎么可能摸过它?谭国强说:“你们信不信,这文物出土于汝州纸坊乡阎村?”

见谭国强说得如此坚决,2个同事连忙说:“真假的,怎么回事?赶紧说说!”

谭国强激动说道:“这个彩陶缸我太了解了,当年在我宿舍门口放了一二十天,上面的鹳鱼石斧图我这辈子都忘不了,我还亲手摸了好多回,原以为再也见不到了,没想在神圣的国家博物馆,再次见到旧物时它已是镇馆之宝。”

2个同事连忙看了介绍,发现这个文物果然是1978年出土于临汝县纸坊公社纸北大队阎村。

相信很多人和谭国强一样好奇,为何这个彩陶缸会出现在国家博物馆呢?

原来,尽管被文化馆拒绝,李建安却多次找到文化馆,希望早日处置文物。但直到1980年春节前,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才要求李建安将陶罐拉到文化馆大院。

接到通知后,李建安十分兴奋,他连忙骑着自行车,拉着架子车,并将文物放在架子车上,用了90分钟后才到达文化馆大院里。

馆长张久益听闻李建安接连2年来多次捐赠文物的诉求,对他的精神十分敬佩,热情接待他,对其进行了一番肯定和赞扬,并送给他5双手套表示鼓励。

李建安捐赠文物本身就不是为了奖励,他深知挖出来的古董都属于国家的,他只是归还给政府罢了,因此就算只奖励5双白手套他也乐在其中。

不过当时时任郑州文联主席的张绍文,返回家乡度过春节,年后他和侄子张天庆一同来到文化馆拜访老友。

到了文化馆大院后,他就发现摆放在兵乓球桌面上的13件陶罐,对“鹳鱼石斧”陶缸大为惊叹,连忙说:“这幅画意义非凡啊!”紧接着,他让侄子当场作画描摹,又进行了拍照,还命名为“鹳鱼石斧图彩陶缸”。

回到工作岗位后,张绍文撰写了一篇文章,详细介绍了《鹳鱼石斧图》,并表示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,这篇文章引来了考古界、文博界的关注。

同年10月28日,河南省派出了专家组进行研究,就此发现了“阎村遗址”,这一发现引来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。“鹳鱼石斧图彩陶缸”也被送到省博物馆鉴定,被确认为仰韶文化时期的器具,距今约6000年之久,且被认为是“中国画的开端”。

这个彩陶缸高为47cm、口径为32.7cm、底径为19.5cm,腹部有一个宽44cm、高37cm的“鹳鱼石斧图”,画的右半边是一把斧头,左半边是一个衔着鱼的水鸟,其艺术魅力独特,是绘画史上的稀罕珍品。

如今,关于“鹳鱼石斧图彩陶缸”的研究一直在继续,这个彩陶缸的光环一个比一个惹眼,如“最早的国画”、“最早的彩陶画”,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文明,也体现了原始人类的智慧,代表了史前彩陶画的巅峰成就。

正因这些耀眼的光环,2003年7月被列入64个禁止出境的国宝,且位列“榜首”,可以说是国宝中的国宝,其价值早已过亿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ouher.net/xzys/16485802793676.html